当前位置:首页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一、资质证明类
1.伪造的营业执照、各类行业资质证书(如工程施工资质、服务资质等)、安全生产许可证、特许经营许可证等。
2.篡改资质等级、有效期的证件,例如将三级资质证书篡改为二级资质证书,或修改资质证书的有效期限使其看似仍在有效期内。
二、业绩证明类
1.伪造的项目合同,包括编造不存在的项目合同,或对真实合同的金额、项目内容、完成时间等关键信息进行修改。
2.篡改的项目验收报告、业主评价证明,比如将项目验收结论由“不合格”篡改为“合格”,或伪造业主对项目的好评证明。
三、技术与检测类
1.篡改、伪造的产品检测报告,如修改检测数据,使原本不合格的产品呈现出合格的检测结果。
2.伪造的技术专利证明、软件著作权证明等,包括编造不存在的专利或修改专利的授权时间、适用范围等信息。
四、财务类
1.伪造的财务报表、审计报告,通过虚增营业收入、隐瞒负债等方式来美化企业财务状况。
2.伪造的资金证明,例如编造银行存款证明,虚假显示企业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。
五、人员资质
1. 伪造的人员职业资格证书,如建造师证书、工程师职称证书、造价师证书等。
2.编造的人员从业经历证明,虚构人员在相关项目中的工作经历和业绩。
这些行为会危害招标的公平性,排挤其他合规的供应商,还可能导致采购方选中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,造成项目质量问题、资金浪费等危害。以上内容是本人在长期招标采购服务中遇到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,供大家讨论和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