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自治区机械设备成套有限责任公司
Inner Mongolia Machine equipment Complete set Co.LTD
当前位置:首页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破解超低价投标难题:招标代理合规应对+风险防控双要点
2025-11-07
来源:
作者:

在招标采购过程中,“超低价投标”是招标代理机构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。这类报价看似能为项目节省资金,实则可能隐藏着质量风险、履约能力不足甚至项目烂尾等隐患,犹如一颗“定时炸弹”,不仅容易引发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纠纷,也让代理机构面临合规压力。作为连接各方的重要桥梁,招标代理机构应如何在事前预判、事中规范、事后跟进,妥善处理“超低价投标”

一、事前预防:从源头防范“恶意低价”

招标文件编制阶段是防范不合理低价的第一道防线。科学设置条款,可有效压缩恶意低价投标的生存空间:

1、细化评审标准,突出成本导向不仅关注报价高低,更应结合成本构成、技术方案、履约能力等设置评审权重。可要求投标人提交详细的成本分解表,列明各项费用构成,未按要求提交的视为无效投标。

2、设定价格合理区间参考历史数据、行业定额及市场调研,合理设定最高限价,并明确“低于成本”的判定标准,例如报价低于平均报价30%需专项说明,遏制无底线低价竞争。

3、强化履约能力审查在资格条件中明确投标人财务状况、过往履约记录、产能保障等要求,从源头筛选具备实力的投标人。

4、明确违约责任在招标文件中细化低价中标后的违约责任,如高额违约金、返工费用等,提高恶意低价投标的违规成本。

二、事中处置:规范流程,协同专家精准核验

评标环节若出现超低价投标,代理机构应积极组织、协调评审专家开展合规核查:

1、及时提示,提供依据现场负责人应提示专家关注异常报价,并提供同类项目数据、成本标准等参考资料,辅助专家判断。

2、规范澄清程序协助专家拟定《澄清通知》,要求投标人就报价构成、低价实现措施、履约保障等提交书面说明。

3、协助核实材料真实性借助行业资源和数据积累,协助专家核查澄清材料的合理性,如比对市场价格、核实过往业绩等,对虚假材料及时提出质疑。

4、全程记录,留痕备查详细记录评标讨论、核查意见及澄清内容,确保流程合规、全程可溯。

5、如发现串标、虚假响应等嫌疑,应协助专家向招标人及监管部门报告,移交线索并配合调查。发现违规及时上报

三、事后跟进:闭环管理,防范履约风险

招标结束不代表风险终结,代理机构应持续跟进,筑牢履约防线:

1、出具风险提示函对低价中标情况,在评审报告中明确提示履约风险,建议招标人提高履约保证金、细化验收标准。

2、协助完善合同条款将投标文件中的承诺、技术方案等纳入合同,明确履约要求和违约责任。

3、跟踪项目履约情况定期回访,了解项目进展。如发现偷工减料、进度滞后等问题,协助招标人依约追责。

4、复盘优化流程总结超低价投标案例,分析招标文件与评标流程中的不足,持续优化后续项目风险防控机制。

四、代理机构应坚守的合规底线

1、严守法规红线严格执行《招标投标法》《政府采购法》等法律法规,不协助任何一方规避核查或虚假澄清。

2、保持客观中立不偏袒、不纵容,公正处理合理低价与恶意低价,以事实和法规为准绳。

3、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团队对行业成本、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的学习,积累实战经验,提升精准判断与高效处置的能力。

应对“超低价投标”,招标代理机构必须做到事前预防有策略、事中处置有章法、事后跟进有闭环。唯有以合规为基石、以专业为支撑、以风控为核心,才能在保障招标公平公正的同时,为招标人甄选出真正“质优价廉”的合作伙伴,推动项目采购步入良性循环


0.041758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