监理现场巡查的六项核心工作要点
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中,监理单位承担着质量与安全管控的核心职责,结合现行规范标准与现场管理实践,以下从六个关键维度解析监理日常巡查的核心要点,为工程安全质量把控提供实操指引。
一、安全生产管理:制度落地与现场管控并重
监理需重点核查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逐层落实情况,包括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台账、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的完整性。每日巡查需关注现场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密度与合规性,定期抽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使用凭证。对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流程、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记录应建立专项台账,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转。
二、基坑施工:从支护到监测的全流程管控
基坑工程巡查需遵循"先监测后作业"原则。重点检查土钉墙锚杆锚固力检测报告、排桩钢筋笼隐蔽验收记录,确保支护结构符合设计要求。降水井运行状态、排水沟坡度及集水井容量需每日实测,雨季前应组织专项排水演练。第三方监测数据需与现场巡查同步比对,当位移速率超预警值时(如深层水平位移≥3mm/d),必须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。
三、脚手架工程:分阶段验收的精细化管理
落地式脚手架搭设前,应核查钢管壁厚(≥3.6mm)、扣件抗滑性能检测报告,严禁使用锈蚀超标材料。每层搭设完成后,需对立杆垂直度(偏差≤1/200架高)、横杆步距、连墙件间距进行实测实量,悬挑架还需检查工字钢锚固长度及斜拉钢丝绳受力状态。使用阶段重点巡查脚手板松动、安全网破损等动态隐患,卸料平台限载标识缺失需立即整改。
四、模板及支撑体系:荷载验算与拆除控制
模板支架搭设前,需复核碗扣架/盘扣架的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,立杆底部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。梁底立杆间距、扫地杆设置高度应严格按专项方案执行,高支模区域(搭设高度≥8m)需采用水平加强层构造。混凝土强度报告是模板拆除的唯一依据,悬挑构件需达到100%设计强度方可拆模,监理需现场监督试块送检过程。
五、施工用电:TN-S系统的标准化管控
临时用电巡查以三级配电系统为核心,重点检查配电箱内漏电保护器参数(开关箱≤30mA·0.1s)、PE线连接可靠性。电缆架空高度(室内≥2.5m,室外≥4m)、埋地保护措施需符合规范要求,严禁使用花线、胶质线。每周应对重复接地电阻(≤10Ω)、防雷接地电阻(≤4Ω)进行实测,雨雪天气后需增加漏电保护器试跳测试频次。
六、三宝四口五临边:防护细节的精准把控
安全帽冲击吸收性能、安全带静负荷测试报告需存档备查,现场抽查时应核对标识完整性。电梯井口防护门高度不得低于1.8m,楼梯临边扶手高度需达1.1m,楼层临边需设置两道水平防护栏杆(上杆1.2m,下杆0.6m)。预留洞口边长≥1500mm时,需设置贯穿全混凝土板的钢筋防护网,所有防护设施均应进行抗冲击性能检验。
结语:监理巡查工作的本质,是通过标准化检查流程将规范要求转化为现场管控力。上述六类检查要点既涵盖危大工程的风险防控,也涉及基础防护的细节管理,需结合工程进度制定"巡查清单+隐患台账+整改闭环"的动态管理机制,确保建筑施工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。